年养100万斤牛蛙、0尾水排放!渔公子探索中国首家工业化循环水牛蛙基地
新产品
详情介绍
年产100万斤牛蛙,还能做到0污水排放,在海之味总经理李寒晓的带领下,中国首家牛蛙循环水养殖“帝国”创造了业内佳话。本期《安琪福邦寻王记》来到了福建省漳州市,渔公子带你探秘如何让牛蛙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初次见到李寒晓时,我甚至觉得,这是发生在牛蛙养殖基地的“美女与野兽”番外篇。直到她熟练抓起一只牛蛙给我介绍,我的注意力才重新回到池子里这些“咕呱怪”。
在春光明媚的正午,基地里传来一阵强震慑力。300多个池子的牛蛙集体“发声”,好似千万头牛受了惊。
从今年4月份开始,基地就开始陆陆续续出蛙,每天能出1万斤左右。李寒晓告诉记者,基地目前共有358个池子,每个池子大概在55-60平方米,预计今年牛蛙总产量在100万斤左右。
比产量更让人震惊的是,基地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牛蛙养殖尾水日处理量达到1万多吨,甚至做到了0污水排放。
她表示,海之味更希望谋求长远发展,包括对牛蛙全产业链的投入,重点解决牛蛙养殖中环保、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痛点问题。其中,单单在牛蛙养殖尾水处理方面,他们就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经过5年的摸索,设备从1.0升级到5.0。
“现有的牛蛙养殖,沉淀池也好,简单的气浮机也好,(尾水)排放不达标,意味着牛蛙养殖产业在尾水达不到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就没有可持续性。”怎么解决呢?那就是使用尾水处理设备,实现达标排放。李寒晓介绍,除了解决环保问题,还考虑到规避外源水污染和水源充足性这两个方面。
“牛蛙养殖虽然对溶氧要求不高,但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李寒晓告诉记者,抽地下水的话,要办取水证,成本高。每亩地的日需水量在10多吨,一旦满足不了需求,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从集污池、蛙皮过滤机、精滤机,到压板机、微生物硝化池,再到植物生化处理,基地形成了这样一套完备的尾水处理系统,实现了零污水排放和循环水养蛙。“(尾水)处理出来的这些东西还可以养蚯蚓,作为有机肥料。”李寒晓透露。
在这方面,海之味开始了相关病理研究,在牛蛙生产流程上严格管控。李寒晓介绍,不同养殖阶段,牛蛙健康情况不同,他们会总结用药经验,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平时以预防保健为主,或者借鉴其他的水产品种养殖经验,归纳出牛蛙的“休药期”,从而养出健美、健康牛蛙。她还提到,以酵母为原料开发的酵母细胞壁、酵母水解物等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提高牛蛙免疫力,维护肠道健康。
“牛蛙是一个两栖动物,溶氧需求很小的情况下,又可以高密度养殖,可能以后也是第一个走向工业化养殖的品种,我们比较看好的。”
在李寒晓的养殖基地里,大多数员工是00后,经过数次“实地培训”,他们抓起牛蛙来已经相当熟练。“我们希望他们有知识、有文化,然后能够去把这个事情从底层逻辑说清楚。”
大型小棚虾养殖户、经销商、流通商、饲料、种苗、动保、加工、餐饮等全产业链企业代表等1000人。
小棚虾养殖投入品(饲料、动保)市场容量超30亿元,这一变革将重塑原有的市场格局。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水产企业如何抢占先机,制定创新的市场策略?本场大会将为您揭示市场的新趋势,探索发展机遇,助您掘金全新赛道。
国内大型养虾综合平台运营商汇聚一堂,众多优秀的养虾综合平台运营商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华南小棚虾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渔公子带您走进广东江门、阳江、湛江、钦州、北海等小棚虾养殖一线,实地探访小棚虾养殖高手最新养虾情况,参观小棚虾新质生产力,深入交流最新的养殖成果,共享成功养殖经验。
当前小棚虾苗行业存在苗种质量不稳定、生物饵料安全性问题、水质管理不善、育苗成本上升以及科研支持不足等问题,如何加强虾苗质量监管、降低育苗成本以及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等,打造高端小棚虾品牌苗,促进小棚虾苗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大会将链接安井、美佳、国联水产、恒兴食品等食品企业,盒马、钱大妈等社区商超,汇聚这些水产食品巨头的智慧和力量,挖掘出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创新点,推动对虾流通、食品产业与小棚虾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对虾产业研究室将在本次大会上独家发布《2024中国小棚虾产业调研报告》。系统梳理全国小棚虾养殖分布,苗种、饲料、动保、流通等产业链环节相关数据,区域性、时空性以及度地对对虾产业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为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数据参考,助力小棚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别人家的孩子!保定9岁小学生已拥有千余种发明作品!
下一篇:日本欲将123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一场灾难正在悄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