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向“绿”向“新”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新产品
详情介绍
甘肃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近年来,金昌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逐“绿”奋进,向“新”而行,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初夏时节,金昌湛蓝的天空像透明的镜子,薄薄的白云如一团团飘浮的棉花,白云、蓝天互相映衬,宛若一幅画卷。27公顷的紫金苑景区花开正艳。花海四周,一批新建在建的住宅及商业街即将竣工,拔地而起。
成型的商业街区、品质住宅、城市公园,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数金昌人没有想到,城市的绿色发展会带来今天如此的惊喜和“馈赠”,金昌迎来生态环境的“大变革”。
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金川集团公司持续十几年开展跨系统、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环保科技联合攻关:投资超20亿的镍铜五大硫酸尾气、镍铜冶炼环保集气达标治理项目,湿法冶炼含氯废气治理等重点废气环境治理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实施,全市二氧化硫年均值从2010年最高时的376μg/m3,下降到2023年的21.5μg/m3,直逼国家一级标准,为金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作出了企业贡献。
打好“蓝天保卫战”。金昌市直面工业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坚守环保底线这条“硬杠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1+N”联防联控工作体系,重拳出击治理污染。强化源头污染减排,地企合作加快推进金川集团公司环保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攻坚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目前,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环境空气质量多年来优良天数均保持在300天以上,金昌进入了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成为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356名河长巡河7911次,完成7条河流的排查、监测、溯源等工作,排查入河排污口22个。邀请环保专家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多轮次专项检查,针对市污水处理厂和河西堡综合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运行不稳定的情况,积极开展现场帮扶和督导约谈,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全市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建制村6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6%;建成污水处理站37座,设施正常运行率94%,市域范围内无农村黑臭水体。
打好“净土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尾矿库汛期隐患排查,督促12家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及废弃处置单位和5家尾矿库完成企业自查,督促2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积极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工作,更新了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无废城市”加快建设,47项指标,已达标29项;建设工程项目44个,已完成29个;四大体系任务17项,已完成12项。废渣场整治成效显著,建成绿色矿山7家,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4家。
按照“北固风沙、南护水源、中建绿洲”的大生态建设思路,金昌市区外围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市区内部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利用滩涂荒地探索发展的戈壁香草花卉产业初具规模,建成义务植树基地5个、完成营造林3000公顷,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827公顷、沙化土地6667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的5%增加到24.27%,绿化覆盖率由2.5%增加到37.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21.5平方米。
漫步永昌县南坝乡西校村“花果山”,祁连山与蓝天交相辉映,满山满坡的树林沿山排列,宛如镶嵌在山上的一串串绿宝石。
近年来,永昌县南坝乡采取地灾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南坝乡先后被命名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
昔日荒山坡,如今树满山。西校村生态修复是金昌筑牢祁连山生态屏障的缩影。近年来,金昌市持续实施祁连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完成植树造林1426.67公顷、义务植树115.8万株、沙化土地综合治理7193.33公顷,修复保护湿地66.67公顷。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中涉及该市的22个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复查复核。2022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优秀,排名全省第三。永昌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初验,金水湖景区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在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方面,金昌市先后投入资金近4亿元,治理面积268.5万平方米、覆土20.6万立方米、栽植云杉1.3万余株、播撒草籽4.5万公斤,恢复治理工作完成了省、市、县验收。同时,金昌市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在祁连山保护区内种植乔木林、灌木共计0.95公顷,全面增强水源涵养和径流补给能力。优美风光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永昌县新城子镇“花田小镇”“七彩花谷”等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休闲采摘、野外烧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金昌市农民人均收入21219元,增长8%。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生态屏障筑得更牢。金昌市委、市政府明确目标,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河流湖泊湿地、城市湿地监管,持续扩大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进入5月,在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晶科能源(金昌)有限公司年产10GW单晶切片项目的生产线一派繁忙。该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切片采用目前行业最先进的方法,制成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6.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效提升和巩固了金昌新能源装备制造的能力和水平。今年1至4月,该公司生产单晶切片4.5亿片,实现产能3.45GW,实现产值8.85亿元。
晶科能源(金昌)有限公司所在的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一批新能源生产企业,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首位,位列全国第65位,进入全国百强序列,获评“2023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荣誉称号。
以绿色循环产业壮大为“底盘”,以产业链延伸为驱动,金昌经开区正在向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电池等产业提速突破。2025年金昌经开区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金昌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让金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重点发展镍铜冶炼废渣、磷钛石膏综合利用及贵金属提炼产业,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佰利联废电石渣综合利用、高能环境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
在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金昌市着力打造“2+4”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全市投资411.1亿元资金新改扩项目达150余项,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化企业能耗“双控”管理,稳步开展工业“两高”项目节能技改,与金川集团公司深度融合发展,设立10亿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1亿元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基金、3000万元企业应急周转金,扩充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至3000万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金昌市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6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2%。“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去年同比下降21.1%,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4.6%。2023年“2+4”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值达到1402.9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30%。
逐“绿”奋进,向“新”而行,金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向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阔步前行。(莫亚红)
甘肃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近年来,金昌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逐“绿”奋进,向“新”而行,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上一篇:循环利用实现双赢 联合国聚焦“变废为宝”
下一篇:重视钢铁废渣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