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能发电青特钢年省6亿 绿色新港城正崛起
出处:爱游戏APP官方
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全部回收用于发电,每年节省费用6亿至7亿元,还降低了粉尘排放;已经废旧的篷布,做成压垛的“珍珠袋”,一年可以省下20多万元;调整和优化规划布局,实现土地、岸线日,记者赴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采访了解到,开发建设五年来,循环经济给董家口带来的不仅是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打造的正是一座绿色新港城。
在青岛港董家口公司,堆场面积达240多万平方米,煤炭、矿石粉堆积如山。港口的风特别大,只要一起风,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堆场的矿堆上都要苫盖巨大的篷布。“由于港区货物周转快,苫盖频率高,每年用下来的废旧篷布堆积如山,差不多要有7吨多重。”青岛港董家口公司库场队苫盖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淘汰的旧篷布都被当做废品处理,装卸队的职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于是,青岛港董家口公司库场队同装卸队的职工讨论研究,决定把废旧篷布利用起来,制作成压垛的“珍珠袋”。“这样不仅使废旧篷布得到了回收利用,而且制作的袋子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库场队苫盖负责人丁玉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我们苫盖要用差不多3万多的袋子,除去人工费、成本费,光这一项废物回收利用每年就能省出20多万元。”除此之外,青岛港董家口公司还将原先系“珍珠袋”的绳子从死扣变为活扣,这一小小的改变,让绳子也被回收重复利用。
青岛港董家口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循环经济中,打造了库场智能化管理,建立燃油、电力分析系统,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了创效增收。”
青特钢的搬迁不仅是产业升级,也是环保升级。记者了解到,环保方面占项目总投资的11% ,总计约18亿元。其中,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全部回收用于发电这一项目,既降低了粉尘废气的排放,还可以为青特钢实现每年节省电费6亿到7亿元。
青特钢党委、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铁牛介绍,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全部回收净化后,分别收集到新建的3座30万立方米、10万立方米和8万立方米的大煤气柜。这些煤气柜不但具有储存煤气、稳定压力的功能,还有自动控制的功能。
刘铁牛告诉记者,废气回收后用于主流程的热能供应,如供焦炉炼焦、烧结点火、石灰煅烧、炼钢烤包、轧钢加热等工序,剩余部分用于发电。“同时,我们还将各工序所产生的蒸汽进行并网发电、利用高炉的炉顶压差发电,通过对余热、余能、余压的综合利用,使我们整个系统的自发电率达到65%到70%。”
“我们自发电每度电0.28元,而购买的电每度0.8元,这样算下来使用自发电这一项,一年就能节约6个亿以上。”刘铁牛说。
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构建四大循环经济体系。其中不仅是实现行业(组团)内部,甚至是产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之间都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利用土地、海域资源方面,经济区在港区规划中专题编制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区域用海规划。
“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入驻董家口”,据悉,经济区的“项目审核关”非常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被拒之门外,在安全环保审核中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在港区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绿色技术与管理,把港口污染防治措施纳入工程建设中,做到环境保护的设施与港口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使用。
在产业区内,以青钢、海晶化工为代表的老企业迎来了一次环保升级、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搬迁后的企业,将对原有生产工艺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应用大量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使企业的产出和效益均实现倍增。
上一篇:利好!能源领域目标定了
下一篇: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