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提前谋划多措并举 确保迎峰度冬煤电气稳定供应
出处:爱游戏APP官方
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暴雪、寒潮、大风纷纷来袭,多地气温“俯冲式”下跌,供暖供电需求攀升,能源供应迎来“大考”。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说,预计今冬明春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西北、华东、西南、南方区域的部分省份保供压力较大,其中云南存在一定电量缺口,内蒙古西部局部时段存在一定电力缺口,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电力供应较为紧张。
今年下半年以来,电力需求同比增长加快,9至11月全国发电量月均同比增长约10%。分类别看,第二产业用电量稳步增长,第三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分地区看,西北和南方地区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12月13日,今冬全国电力负荷已两次创迎峰度冬历史新高,预计后续还将突破纪录,用电负荷较去年同期可能增加超1亿千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杜忠明说,国家能源局按照“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供应紧张和偏紧地区做好供应保障工作;密切关注供需形势,分析苗头性、潜在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做好协调,化解局部地区的电力供应紧张风险;保障煤炭产量维持高位,特别是云南等地要保障高热值电煤供应,督促广东、海南等气电大省天然气稳定供应;推动电源电网项目加快建设;督促电网企业充分发挥电网统筹配置功能,深挖西北、南方等区域余缺互济潜力;指导电力企业优化水库蓄水,做好设备运维检修,保障机组顶峰能力;督促各地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优化有序用电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确保民生和重点用户用电。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督促指导电力行业有关单位继续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准备,积极提升电网雨雪冰冻灾害防范能力,确保能源保供稳定局面和电网安全运行。
当前,国内能源消费总体保持较快增速,非电行业用煤需求或超预期增长,叠加今冬明春冷空气次数预计偏多等因素,特别是冬季用能高峰期仍需煤电做好兜底保障,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煤炭供需偏紧的可能,国家能源局多措并举提前应对。
——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核准一批智能化水平高、安全有保障的现代化煤矿项目,确保煤炭产能平稳,推动已核准煤矿尽快开工、在建煤矿加快建成投产、停产停建煤矿抓紧复工复产,推动先进产能煤矿项目转化为实际产量。
——确保煤炭安全稳产稳供,今年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8.3亿吨,同比增长3.1%,11月至今日均调度煤炭产量处于1270万吨以上高水平,为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煤炭供需监测分析,做好煤炭产量、北方主要港口存煤日调度,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中央发电企业电煤价格周调度,煤炭进口旬调度,重点煤炭企业产运销情况月调度,每周对煤炭产供储销情况进行会商,为及时优化保供政策提供支撑。
——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截至目前,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已有58处完成验收,累计建成60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单面平均产能达到500万吨/年。
——协调扩大煤炭进口,发挥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的调节补充作用,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口煤炭4.27亿吨,同比增长62.7%。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说,今年以来煤炭供需形势总体稳定,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电煤库存保持历史高位。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煤炭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推动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煤炭产量保持高位;拓展与煤炭资源大国合作,稳定煤炭进口;紧盯东北、两湖一江、西南等区域,有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煤炭供应偏紧局面;针对可能出现的冬季民生用煤问题,必要时点对点协调解决,全力做好煤炭保供工作。”刘涛表示。
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天然气是清洁采暖的“压舱石”。
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西气东输三线、西气东输四线、中俄东线等一批干线管道加快建设,天然气管输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趋完善,管网干线管输“硬瓶颈”基本消除,重点区域保供能力显著提升。
国家管网集团的输气管道犹如通达千家万户的血脉。当前,管网系统马力全开,确保不短供、不断供。今冬明春供暖季,进入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的资源量预计超10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国产气、LNG外输、储气库采气均有增长。
锚定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任务,国内油气企业全力增储上产,地下储气库在10月中旬即提前完成年度注气计划,增强保供底气。
作为国内首个500亿立方米大气区,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已开展气井增产措施6.5万井次,增产气25亿立方米以上,累计生产天然气421.88亿立方米,日产量提升至1.46亿立方米。
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口天然气约10740万吨,同比增长8.5%,进口来源涵盖全球主要出口国和周边资源国,为保障国内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刘红说,供暖季前,国家能源局召开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专题会议,针对性部署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及重点环节天然气保供工作。预计今冬明春供应形势总体平稳,国产气持续较快增长,进口气稳中有增,全国天然气资源量总体充足,能够保障市场用气需求。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供需形势研判,及时协调解决天然气保供重大问题,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针对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即可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上一篇:美国电力8月8日成交额为304亿美元 成交额较上个交易日减少3220%。
下一篇:山西省能源保供扎实推进煤炭、电力、天然气持续安全稳定供应